查看原文
其他

白头老板在,闲着说工厂|探秘中国世界工厂速朽之谜

2017-07-25 Baker 包装地带

  


地点:香港国泰某茶餐厅?人物:一群曾经在大陆叱咤风云的制造业老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老了,就特别爱回想过去。大家午饭时间聊起当年的事。当年,那个自己还年轻的当年,那个人口红利巅峰的当年。


抚今追昔,忆昔日中国世界工厂的辉煌,感慨如今繁华散尽后的落寞,大家无不感慨万端,恍然如梦。


香港老板回忆那个制造业鼎盛的当年

华哥当年是一个东莞的港资厂的港干,他聊起了十几年前的东莞。当年呀,人真多,年轻人真多。富士康这种龙头巨无霸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和万人级别的大厂。而一些大型服装和玩具的代工厂也是动不动就五千人,三千人。一两千人的工厂都是中型以下的。呵呵,当年一二百人的服装厂那都不被行内人称为厂,叫作坊,五十人的那些简直就是家庭作坊。


想当年,广东还流行了美发广场,那种动不动就一个大厅摆上几十张理发椅的美发广场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当年,珠三角的街上,到处都是一群群的年轻人。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在广东谋到工作,有收入,下班一群群去吃宵夜,去逛街。人很多,工作机会也很多,找工作的人更多。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年轻人,就因为年轻人来得多,广东都变得年轻了。 


现在,除了富士康这种巨无霸可以继续生存以外,那些五千三千人的大厂很多都消失了。能平稳支撑起两千人的工厂都已经是很不错了,一二百人的小厂也不叫作坊,而是精巧的小型工厂,美发广场已经彻底消失了。


现在只剩下小型的各种发型屋,招工开始越来越困难,没有太多的劳动人口进入广东。新一代的年轻已经厌恶了枯燥的厂房生活,宁可投身去快递,商店,中介也不愿意把青春挥洒在车间,制造业彻底是失去了人口红利。 


人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老。。。。。。


血汗工厂的泛滥深深地毒害了中国制造

1990年代,很多进入中国的美、欧、日等外资企业给打工者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是相当优厚的。以深圳为例,美资当纳利印刷、惠而浦电器、IBM、艾默生,日资爱普生、南太电子、理光、日立等企业的员工待遇非常之高,普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还有年终奖、节日补贴、社保等福利。在这些公司打工的员工,基本上一年工资就可在老家盖一栋两层小洋楼。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民营企业和台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中国制造业的生态被破坏。由于同文同种,这些企业深谙中国社会的潜规则,利用政府官员对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监管不严的漏洞,大肆压榨员工,并通过低价竞争挤垮了以人为本,坚守法律的欧美日企业。


以包小编1999年短暂效力过的一家台资电子玩具厂为例,工厂位于深圳宝安,90%产品出口美国,高峰时期雇佣员工8000人,每天出口70个货柜,利润极为丰厚。


但这是一家典型的血汗工厂,员工日薪8元,加班2.5元/小时,实行一班制,工资押三个月。在5月到10月的生产旺季,车间员工日工作时间长达20小时,月加班时间基本上都在450个小时以上,扣除水电及其它费用,旺季时普工工资可拿1300元。管理人员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以上,没有任何加班费,工资600左右。社保、节日补贴、年终奖更是闻所未闻。管理人员14人一间宿舍,每层楼设一间四隔的冲凉房和一间四蹲的厕所,冲凉房男女混用。由于后勤员工极少,厕所大便经常堆一尺来高。冲凉房的遮挡门毁坏后无人修理,男女员工过着浴不敝体的沐浴生活。


从事丝印加工的分工厂由于大量使用天那水和溶剂型油墨,车间气味极大,但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大量有毒化工污水直接排到水沟,政府监管形同虚设。由于长达五个月时间每天工作20小时,流水线上经常有员工晕倒,但凡有晕倒的员工,立即被扫地出厂。到了10月份,工厂进入淡季,车间管理人员在台干的威逼下大量炒人,8000名员工一个月内炒掉6000人,没有任何补偿。留下来不到2000人仍然要从事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员工对这家血汗工厂的投诉自然为数不少,但资方管理人员经常能够第一时间从当地劳动站拿到投诉信件,辨认字迹后立马将投诉员工开除,工资也被以各种理由扣除。血汗工厂对打工者的压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由于越来越多的民企、台资和港资企业以极低的人工成本进行低价竞争,少数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被迫通过OEM的方式将订单外发给台企或民企。还有一部分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请港台人士管理,或者直接卖给台资或港资企业。一时间,血汗工厂泛滥中国。凭借对打工者的无耻压榨,很多民企、台企和港企赚得沸满盈天,而打工者却沦为悲惨的包身工。


由于出口制造企业太多,为了争夺外国客户,纷纷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导致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一跌再跌,中国成为廉价产品的输出国。到2006年,中国已是资源枯竭、山河变色。由于价低质次、加上产品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成为“地摊货”和“水货”的代名词。


“工资倍增”把民企、外资送上了不归路


进入2006年,习惯积谷防饥的国人已经有了微薄的积蓄,中国的内需市场已初具规模。面对严重污染的环境和日渐枯竭的资源,胡温政府也意识到片面发展出口加工业是不可持续的。考虑到“中国制造”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利太少,中国政府下决心要向“中国创造”转型。


然而,2008年突然来临的金融危机打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海外订单锐减导致大量出口型企业停产、倒闭,数百万民工被迫离开沿海,形成民工返乡潮。中国造纸行业的前五强企业股票大跌90%,龙头企业玖龙、晨鸣拉响了破产倒闭的警报。


占出口总额三分之一的纺织行业多数濒临破产,情况非常危殆。仓促之中,中央出台了以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为主导的4万亿救市政策。为了增加人民币的购买力,中国政府小幅升值了人民币汇率。此外,中央还开放了地方融资平台,4万亿量化宽松演变成数十万亿大放水。


由于中央政府紧急推出的4万亿货币宽松政策多有阙漏且执行太过草率,这一波救市最终沦为了地方政府、地产商、国有企业的饕餮盛筵。普通百姓不得不为房价飞涨、通货膨胀、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巨额负债买单。百姓为数不多的积蓄被收刮一空,内需再次虚脱。而人民币外升内贬压制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加速了出口企业的衰败,外需不断萎缩。


从2009的开始,政府不断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收费。然而,纸面上的高工资并未给广大打工者带来实质性的利好,3500的月薪的实际购买力甚至不如十五年前的500元。而越来越沉重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却象山一样压在打工者头上。


如今,中国世界工厂大潮已然消退,空留下一栋栋林立的高楼,深锁的雾霾和身背“四座大山”的无限迷茫的打工者。眼下的危机,能否倒逼中国进行深化改革,我们暂且拭目以待。





加入包装地带微信群

为了探索包装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交流包装业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获取新知识、新商机、新朋友。欢迎加入我们的“电商包装群”、“包装工业设计群”、“物联网包装群”、“包装印刷智造群”。请添加“包小秘”(微信号:bxm10000)为好友,由她引领您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